我们的村货,从哪来?怎么来?
吃惯了2个月就上市的鸡
你是否能炖出记忆中的鸡汤
吃惯了菜市场买的猪肉
你是否忘了猪肉原有的味道
你是否经常抱怨
今天的鱼已经吃不出童年的味道
这是赶街村货店里经常见到的一句话
然而,
这样的村货到哪里找?
如何保证每天都有?
如何保证来自中小农户?
答案,
都在一天天的实践中
郧阳赶街村货供应链的小伙伴
每天穿梭在山林和村庄中
他们正在为我们寻找那记忆中的味道
“嗨~~~你在哪啊?”
“我在山顶上,你们上来就看到我啦~~~”
这是一段来自山脚和山顶的“高山对话”。带我们去找牧羊人的是同村的袁涛,在调研完他家的土鸡土鹅后,大哥热心地带我们去寻找这位神秘的牧羊人。
爬山爬到腿软,经过重重障碍终于到达顶峰,跟这位常年在山里穿梭的牧羊人李龙昌聊聊他家的羊。
李龙昌讲,他经常赶着他的羊从这个山头转到那个山头,这样的生活很常态,他也很开心。
这位牧羊人的脸上竟看不到岁月的痕迹,留下的是那一抹灿烂的笑容。
村民袁涛,驱车2小时驾着他的拖拉机就为了给我们送几百斤的玉米,这天,我们来到他的住处,一处山林里的平洼地里一间简陋的茅草屋承载了这个中年男子每日的流光。
山林间是袁涛散养的一些鸡鹅,抱起自家的鹅,袁涛眼里都是对生活的希冀。
在袁涛这里,遇到他几亩地的板栗苗无人收购的问题,供应链的小齐同志找到相关部门帮把手解决了。
一次在路上我们碰到一个卖藕的老伯,本来想询问藕的情况,后得知老伯的妻子刚过世不久,家里就一个毛坯房,种了一些稻米,经过考察,老伯的米天然种植,我们正打算销他家的米。
路上我们还遇到了白桑关村晒了很多南瓜干的贫困户杨道娥,白湾村正在挖红薯的谢明茂,核桃树桠村种植核桃的李兴胜,刘家桥村种了几亩莴苣和香葱的贺廷英,养着山羊、土鸭、种着西兰花有颗田园梦的尤兵......
就这样,我们郧阳赶街村货供应链的工作人员,一家一家寻觅着散布在郧阳十几个乡镇的农家好山货。
“找村货说难也不难,难的是要有坚定的信念去找真村货以及在这过程中是否能真的帮到有需要的人。”供应链的小齐同志有感而发。
当然,我们遇到的问题也层出不穷。
因为村货大部分属于新鲜蔬菜水果蛋禽肉类,时效性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大部分村民们都住的远,为了一点点东西谁愿意专门搭车送来一趟,这个问题倒还好,我们有村货经纪人,他们负责收集附近村民的东西送上来,但是前期,在没有这些人的时候,为了方便村民,也只能自己去提。
蔬菜水果都有季节性,跟村民们高高兴兴地谈下来,但是不现场买的话到时候再要可能就没有了,所以,为了让村民信任,我们当场采收的会直接现金结算,预定的会付定金。村民们实实在在地将钱收到腰包里了才算放心。
其实这些都还好,
大家知道农产品最大的难点其实是在于“非标”。
我们收来的东西有的很好筛选,有的则很“难”。
就说这豆子,虽然农户也是自己筛过的,但还是无法保证达到我们的商品标准,于是工作人员只能一个一个的把不好的给挑出来。
黄豆只是一个例子,这个例子的普遍问题是农户的标准跟我们的标准在认识上有偏差,谁也没办法规定到一斤黄豆里有几个坏的算不合格。
订购的土鸡第一次不懂,杀鸡的农户把内脏都给丢掉了,结果客户说就想吃内脏。
土鸡蛋在郧阳店一直很畅销,但是卖得多了,客户就怀疑来源。
农户送来的蔬菜,都是自己家种的,可谁能保证过程没打药,用的都是农家肥。
于是鉴别、筛选、验农残、分拣分装等则是我们每天清早必备的工作。
为了客户体验,只能靠工作人员各个环节的把控将商品做到最大程度地符合标准。
再来看看店里,所有展示的产品都需要用手机下单,而这些产品跟市场上的产品最大的区别就是,他们都来自于中小农户,且可溯源。
李大娘家的土鸡、王阿婆家的土猪、赵大爷家的红薯粉条......扫一扫二维码,你就可以清楚地知道它是出自哪位农人之手。
郧阳的赶街村货村民直卖店是蜂巢联合伽元引入湖北的第一家。“食当地,吃当季”是第一理念。对当地的农户而言他们不用再担心好东西卖不出;对健康,对原生态优质农产品有追求的城市消费者,赶街村货则是最好的选择。
保证产品100%来自中小农户,加上社群营销、线上下单+线下配送方式,通过这样的新零售店切实地为当地老百姓和城市居民提供了便利。而保证这一切的根本在于我们的供应链端,去找寻那些真村货、好村货,将地里田间的温度传递到城市,是我们持之以恒要做的事。